经过艰苦地战“疫”,重庆的疫情防控态势持续向好。3月22日,首例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让重庆“外防输入”战场的“战士们”绷紧了神经……
市外办酒店转运工作组的工作如同机器的齿轮一般,它的有效地运转,是严格落实闭环管理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面对大量工作,高效处理有速度
市外办酒店转运工作组成立后,市外办张娅茜副主任率队第一时间就赶往第一批6个集中接收酒店召开现场工作会议,现场宣讲“外防输入”酒店运转工作政策和要求,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酒店转运工作组采取 “线上+线下” 24小时协调工作模式,同时,还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区县专班工作职责》。
△市外办张娅茜副主任牵头召开机场、各酒店转运调研会
工作组每天平均接打电话上百余次,为相关单位答疑解惑;接收跟踪信息千余条,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做到精细管理,精准回应。确保每一位在岗工作人员都清楚自己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理解、各司其职,整个队伍无一人抱怨,无一人退缩。大家相互团结、相互照顾,有困难一起解决、一起克服。
彻底混乱的生物钟
坚定不移的内心信念
随着国际疫情加剧蔓延,重庆“外防输入”的工作量也不断增大。截至4月1日24时,各区县累计从机场、渝北区、两江新区集中隔离酒店接运接转约3000人。
△市外办酒店转运工作组人员在机场转运中心了解区县转运工作组情况。
副组长张小静介绍,区县的工作人员很辛苦,最初人流量大,他们干脆驻扎在酒店大厅,困极了就在大厅打个盹儿。“身穿着防护服,就感觉自己像救死扶伤的医生、护士,有一种使命感、责任感支撑。”
混乱的生物钟干扰不了尽职尽责的坚定信念。每个人都是平凡的人,做的也是平凡的小事,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他们怀揣着满满的热情拼尽全力。
人性服务有温度
好评回馈更暖心
境外来渝的人员情况复杂,他们经过了长时间的飞行,身心疲惫,面对重庆疫情防控政策或多或少有不理解,更多的是对14天隔离的心理恐惧。工作人员一边克服高强度工作带来的疲惫感,一边耐心解释政策条例安抚他们的情绪。
工作组成员从人文关怀出发,一方面不折不扣落实隔离措施和要求,另一方面对需要帮助的隔离人员给予待遇倾斜,《特殊人群管理办法》由此而出。
对留学生在酒店隔离期间须完成线上考试提供住宿条件和设备支持;对重病人员实行重点关注和特殊对待,与区县联动安排其居家隔离;安排酒店方面给予对老弱病残群体食宿上的关怀和照顾,在“安全”的范围内尽可能让隔离人员感觉到回家的温暖。
工作人员无私地付出,像春日的暖风吹进心里,得到了境外来渝返渝集中隔离人员的理解和感谢。
△感谢信
春已至,花已开,万象更新。
我们相信,等到疫情彻底退散,
所有美好都将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