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 11500000MB1670436T/2025-00016 | [ 发文字号 ] | |
[ 主题分类 ] | 港澳工作 | [ 体裁分类 ] | 政协提案办理 |
[ 发布机构 ] | |||
[ 成文日期 ] | [ 发布日期 ] | 2025-08-25 |
重庆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关于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727号提案的复函
宋伟杰委员:
感谢您对渝港澳青少年交流的关心关注。我们高度重视您提出的《关于建立重庆与港澳联合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建议》(第0727号)提案,会同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重庆市教委、共青团重庆市委等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渝港、渝澳合作机制建立以来,三地教育、青少年交流合作取得积极进展,我市与港澳地区结对姊妹校已达44对,2023年以来,年均逾1000人次港澳青年来渝交流,深化国情教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一、机制建设成效显著,青少年双向交流成果丰硕
一是协同推进国情教育。在渝港合作机制框架下,形成政府引导、院校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三方协同模式,共同推进港澳师生国情教育。发挥各方力量聚焦推动渝港澳青少年全面广泛交流,常态化、多渠道组织互访,充分利用重庆红色历史教育教育资源和改革开放发展场景教育资源丰富的优势,将国情教育贯穿全过程。二是搭建载体活用资源。重庆市有关部门、教育机构等协同港澳教育部门、学校、商协会及公益组织等常态化、机制化举办“港澳青年看祖国”主题活动,建设60个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基地,10个港澳大学生实习基地。先后接待包括香港青少年体育交流团、香港创新科技及文化交流青少年团在内的多批次港澳青少年来渝交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考察线路,组织香港青少年参与红色文化溯源活动,走访重庆产业发展代表性参访点,打卡城市地标等,增强国情认知。三是实施红岩精神传承弘扬工程。成立“红岩思政”教育联盟,高校将“红岩精神”纳入思政课重点内容,研发红岩特色思政课200余个,推动红岩精神融入港澳青少年研学交流项目。通过实地探访革命纪念馆、烈士陵园等重庆红岩革命遗址,组织交流对话等方式,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深化历史认知。
二、下一步工作
一是机制牵引,推进青少年交流。持续推进政府引导、院校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三方协同机制发力,充分发挥渝澳联谊总会、香港重庆总会、香港赛马会等社会团体和公益组织和港澳区政协委员、港澳顾问、青联委员等作用,争取全方位推进渝港澳三地青少年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开展常态化的交流活动。二是深挖优势,加强国情认知。深入挖掘重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移民文化等和发展现状,突出交流交融实效,持续打造“港澳新青年—走进新重庆—渝港澳青年交流季”“中国梦·渝澳情”“渝港澳青少年自然探索系列活动”“写好中国字爱上中国画”等具有重庆辨识度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交流品牌。推动两地姊妹学校合作模式迭代升级,重点推进跨区域课程共建、师资共训及教学资源共享,探索联合开发融入两地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聚焦红色+人文+产业等,丰富优化参访线路。广泛开展“港澳青年看祖国”系列活动,结合“港澳青年巴渝文化行”、渝港澳台青年交流伙伴计划等项目,持续组织港澳青年来渝参与社会考察、文化寻根、职场实习、职业培训、志愿服务,促进两地青少年在自然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双向交流。三是拓展空间,促进融合发展。持续开展重庆港澳台大学生暑期实习等系列活动,持续推进重庆市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和川渝港澳青年创新创业联动发展论坛等建设,夯实港澳青年在内地协同创新创业、学习择业的交流合作平台,促进青年跨区域合作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在融合发展中深化对中华文化的认知了解,对国家发展的了解和认同。
再次感谢您对渝港澳三地合作交流的关注和支持。
重庆市人民政府港澳事务办公室
2025年5月12日